您的位置:首页 > 水果行情水果行情

农产品价格那么低,还滞销,到底怎么回事?

admin2024-09-07人已围观

“物以稀为贵”这句话,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尤其是在经商的人眼中,可以说,是一句至理名言。没错,市场稀缺什么,恰恰你手上拥有的时候,你就可以卖出一个好价格。说明市场很紧缺这块资源。但是当大家都在生产这块紧缺物品的时候,就会造成一种结果,那就是市场饱和,不仅产品不好卖而且卖不出去好的价格。这大概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农产品价格低,而且还滞销的原因了。

1.市场信息不对称,导致供大于求

没错,这其实是最主要的一个原因。目前来看,很多地区对农产品需求这块没有一个很好的判断,大家通过一些有限的渠道去获取农产品的销量和价格,这就必然导致,大家盲目去生产一些价格高,销量好的农产品。导致市场出现大量的剩余,一旦市场饱和,价格自然无法达到预期的高价格,滞销也在情理之中。市场信息不对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所在;

2.小生产和大市场无法形成有效对接

没错,现在农民生产农产品依然有很大的盲目性,整体数据而言,会根据资源的分布情况去发布农产品信息。但是对于农民而言,更多的是根据自己的种植经验去判断种植什么。这就必然会导致一段时间内,农产品价格忽高忽低。出现非常大的波动也在所难免。

3.整体市场不景气,进出口市场影响

作为一个外在因素,出口农产品其实对农业也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当国内市场处于一种饱和状态下,如果可以通过出口这一渠道打开外部市场,增加农民收入也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手段和途径。但是,当国外市场出现不景气的状况是,很多的产品只能放在国内进行消化。这就必然会导致一部分农产品滞销和低价无人购买的情况出现。

所以呢,如何解决信息不对称,合理控制农产品的产量和打开外部市场是非常关键的因素。一定不要盲目跟风种植。“谷贱伤农”这不是一种好的现象,毕竟我国仍然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对我们非常重要。

一方面是部分农产品的滞销,一方面是部分农产品价格的暴涨,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相信很多家庭主妇都记忆犹新。

农产品为什么会滞销呢?我觉得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没有市场调查,供过于求。很多农民的种植都是盲目,他们也没有能力进行市场调查,听别人说的,或者自己觉得,想种啥就种啥,想怎么种就怎么种。

二、产品品种过于大众化,很容易造成滞销。电视上曝光的滞销的农产品,很多都是萝卜、白菜、卷心菜、洋葱之类的大路菜,种植过于雷同,对餐桌没有吸引力。

三、品相不好,所以滞销。有一次报纸说近郊的一家桃园,桃子销售不动,号召市民们去采摘,我们一家人也去了,一到桃园,就知道为啥销售不动了,那桃子长的,歪瓜裂枣的,白送都不一定有人要,花钱买更不可能了。

四、交易渠道不畅,还是传统的销售方式。很多农民的出货渠道还是依赖贩子,贩子依靠批发市场,如果贩子不来买产品,依靠农民自身的能力,根本销售不出去,只能看着烂掉。后来有主播卖火龙果的,两天时间,由滞销到清仓,网络销售的力度不容小觑。

五、受进出口的影响很大。我们河南中牟的大蒜由于品质优良,很大部分都是远销国外,前几年不知道什么原因,都出口不掉了,很多农民都进城来卖大蒜,那种很大的网状编织袋,五块钱一袋,最后是给钱都卖。当时我们炒菜都不用葱,改用蒜了,一个是实在太便宜,二是心疼那些甩货的农民。很多商户的大蒜都扔掉了,因为放在冷库里,连电费都顾不住。

农民要想增收,在很大程度上,还得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优越的销售渠道,缺一不可,希望我们的政府在这方面给农民朋友做出引导,不要让他们又流汗,又流泪。

最近,临沂郯城县马头镇种植的2000余亩大白菜获得大丰收,平均亩产6000公斤。然而,菜农们面对丰产的大白菜却愁眉不展,大白菜价格低也基本无人问津。去年大白菜每公斤还卖一块多,民扩大了种植面积,今年两角都没人要,真是应了常说的一句话:白菜卖出了白菜价。为此,当地政府采取网络发布供求信息、联系蔬菜批发客商等办法,帮助菜农推销白菜,解决卖菜难题。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到,除了难以预测的天气因素影响外,造成农产品滞销的原因我们都可以归结为市场信息落后或不对称而直接导致的。很多农产品都有这样一种特点:今年价高,农民盲目扩大生产,种植面积大幅增加。第二年产品产量激增,市场容量并没有相应增加,去年还高价抢手的农产品价格一路暴跌,价格甚至连采收的成本也不够,只好任由辛苦一年种出的农产品烂在地里。造成这种恶性循环主要是由于农民获取市场信息的通道闭塞,对市场行情的预判能力不高,他们容易受当前价格引导进行盲目种植或生产,造成供大于求的局面,从而导致滞销现象。

此外造成农产品滞销的原因还有很多,比如,农产品季节性集中上市,短时期内造成市场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农产品价格波动频繁,产销信息不对称造成跟风种植;果蔬品种单一,质量不高导致市场竞争力低等等。

归根结底,还是中国农业的小农经济根源深厚,难以形成规模化经营,市场存在信息死角,也没有健康的调节机制。另外整个行业没有一个宏观的产量预期,供需脱节严重。冷库建设也不足,起不到贮藏、保存、调节市场的作用。

禾田飞歌:多家平台专栏作者,资深媒体人。‍‍武,能在凶猛都市披荆斩棘;文,亦可东篱采菊禾田飞歌。微信公众号:禾田飞歌(ID:ahetian2017)‍‍

农产品的价格低,还滞销,那是因为农产品的属性决定的。因为农产品是生活必需品,而且很容易获得,不容易长期保存,需求弹性不强,所以不管其他商品价格如何涨,对于农产品的初始价格影响不大,经常物价低廉,伤害农民的积极性。

虽然大城市里面的人不种地,但是广大的农村地区,以及国外的广大地区,都是能种植粮食及其他农产品的,而农产品的需求其实变化不大,可替代性还比较强。不管米饭如何便宜,大家只能吃固定的量,而不像衣服,很漂亮,很便宜,你可以储存一部分,每天换着穿。而蔬菜呢,如果某样菜太贵,大家可以选择吃别的菜。而且一旦某个菜炒得太火,就会用更多的农民进入,供应量增加,价格自然回落。

虽然农产品不见很容易就能种出来,但是整体投入还是比较小的,单个农民也可以投入生产,而其他产业就不见得有这样的属性。比如就拿低端制造业来讲,就算开一个小作坊,你也得投入机器的成本,要懂得管理,反正挺复杂的。

还有农产品成熟的时间大致相同,有的还不方便保存,只好在成熟的时候大量卖出,给有保存实力的企业,而那些企业可以囤货,等到价格高涨的时候才卖,大部分利润都被中间商获得。

中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意味着农民多,对食物的需求量大,中国自古就有“民以食为天”、“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等耳熟能详的语句,异乡求学的学子归家父母总会说“给你做了好吃的”,中国人对“吃”有一种执念,《舌尖上的中国》这部纪录片让不少中外观众赚饱了眼福的同时流足了口水。在这种情境下,农产品该是供不应求,但事与愿违,农民生产农产品从播种到丰收,历经严霜酷暑,但还是面临尴尬的“滞销”现象,这是什么原因呢?还是那个中间环节出了差错?

1.市场的灵活性相比农民的信息滞后性。市场流行卖什么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今年白菜的行情好,明年就可能菠菜,而农民的跟风,只看到表面的行情,一年那种农产品卖的供不应求,下一年就把大部分的投资都压在一种农产品上,很可能等到农产品丰收,家家户户的农民都种上了同一种,市场上猛然间涌进这么大的数量,自然价格一跌再跌。

2.销售流通环节成本高。农民的市场应放在城市,城市的人口多,需求量自然大,但从农村到城市,必然牵扯到交通费用,曾看到家乡种了一大片西瓜,但最后堆在地里烂掉,有一些成色好的就在地头叫卖,我很纳闷为什么宁愿贱卖甚至卖不出去,也不远拉到城里,一位农民告诉我,拉到城里首先来回折腾,花了油钱,还面临卖不出去的风险,更是得不偿失。许多农民都有相似的想法,遥远的路途,对这赔本的买卖已经失望透顶,谁也不愿再冒赔更多钱的风险。

3.闭塞的销售渠道。一些老爷爷老奶奶总会天不亮就去超市排队买蔬菜,这是因为早上的蔬菜新鲜 这些农产品都是一大早采摘运来的,这些得超市垂青的农民显然打通了销售渠道。但转念想这必然有没有销售路径的农民,没有长期合作的市场,种植农产品收入自然有涨有跌,甚至在不利的月份,做赔本买卖。

那么面对这种情况,农民应该如何应对呢?

1.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农民大多整天埋头工作,不懂得学习的重要性,面对市场的灵活多变,农民要对市场行情做出预测,以免盲目跟风,学习相关的农业知识,对农作物精心培育,提高产品的质量,销量自然增长。

2.勇于突破。市场上时令蔬菜供过于求,可以尝试温室大棚,种植反季节农作物,“物以稀为贵”,许多人在冬天想吃西瓜,但这并不是市场上随时可以买到的,可以利用消费者的心理,提高价格。

3.打通渠道。农民可以和城里的超市联系,推销农产品,获得稳定的市场。开淘宝店,拓宽市场。也可以发展产品的加工业,制作相关的食品,对产品精包装,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生产本地方的特色产品,打造农特产。

4.抓住宣传时机。可以在电视上打广告,也可以利用本地的名人效益,记得偶然间看到李玉刚为家乡宣传苹果梨,正因为是李玉刚宣传的,我对这个视频至今不忘。

农民的辛苦有目共睹,每次看到农产品滞销的新闻,一张农产品倾倒河中的广告,总感觉很痛心,既为农民的辛苦付诸东流,也为食物的无辜浪费。希望政府能够提供相应的政策,农民能够改善自身的策略,让农产品能够各尽其职。

很赞哦! ()

上一篇:广州哪里卖榴莲最便宜'>谈谈自媒体、新媒体和融媒体

下一篇:返回列表'>返回列表

随机图文